2007年1月1日 星期一

心 (作者:嘉仁)

原載於2007年1月《普明快訊》



生理上的肉團心,時刻不停地蹦跳,俱思維功能的心也是。


心的基本 — 性格就是:喜歡計度,測量、需索,好思前想後、追憶緬懷,安立預期,以生俱來的污染習氣,如貪欲、嗔恚、愛恨等;再加上後天負面的熏習、感染,說是顆病態的心也不為過。對外境官能的接觸,如眼見耳聞等事,於取像了知後,再經過自心的過濾、分別,而形成了獨家的知見及準則概念,對日後所見所聞,就以自己的知見來加以批判、審視、是主觀的;從而構成自我的中心思想主義很重。


剔除外境的影響,單憑內心的意念思維,很多時也可觸動到情緒的起伏波動,激憤膨湃。它的起因,相信就是這些日常的喜惡東西被誇張放大了,在時日積聚下,形成了潛藏在內心的力量,於適時遇緣而爆發。即時,或許會做出些連自己也覺迷悟“不知”的事,這也是迷惑的心可怖之處。


多數人會認同「我的心」是萬事的主導者,能駕馭一切,是否如此?心、情緒、環境等,似乎是互為影響,關係密切,在慣於避苦的執見下,對事物的遷流變異,不能接受,不認識箇中實相,如實知之,結果,在身心互動下,產生了無限的身心痛苦煩惱。


心既被三毒所蓋,而佛家稱之三無漏學的——戒定慧,正好恰當地對治內心的三毒:貪的淡薄,可偏離渴愛;嗔的覺知,可伏情緒反應;痴的理解,當可了知事理,明解真相。若能對三學的不斷修習實踐,本是塵垢不淨的心,也會變得淨化的清明心、離欲心、以及無礙自在的心,而所面對的,縱使跟以往同是一樣的事物,但內心的反應,已沒有像從前的波動、惊恐、迷惘。因此,此刻,心的所依,就是覺知,心的處地,就只有當下,是如實的,活鮮的…………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