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月1日 星期六

積極...精進 (作者:陳家寶)

原載於2005年1月《普明快訊》

有一個有趣的心理測驗:當一個人在沙漠裏行走,原本水袋裏盛滿了水,
足夠整個旅途飲用,但在中途發覺水袋原來是漏水的,現在只餘下一半,那
麼你會怎麼辦呢?答案是有些人可能會非常擔心、驚恐,甚至自怨自艾、心
亂如麻,感到徬徨無助;但有些人則會選擇積極面對,想盡辦法去尋找水源。
從這個心理測驗的結果,我們不難看到人的想法是可以各走極端的,而由於
情緒與思想有著密切的關連,故亦會表現得兩極化。


情緒是具有兩極性的。它首先會表現為情緒的肯定的和否定的對立性質,
例如滿意或不滿意的情緒、愉快和悲傷、愛和恨等等;而在每一對相反
的情緒中間,則存在著許多程度上的差別,表現為情緒的多樣化形式。構成肯定
的或否定的這兩極化的情緒,並不一定互相排斥。客觀事物(或用佛教的
術語「境」)是複雜的,一件事物對人的意義也可以是多方面的,因此,處
於兩極對立的情緒,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時或相繼出現。例如為了崇高理想
而壯烈犧牲的人士的親屬,他們會體驗到至愛為了高尚情操而失去了生命的
榮譽感,同時又深深地感受著失去親人的悲傷。革命者的堅韌性,正是表現
在這樣的體驗中。


情緒的兩極性,是可以表現為積極的或增力的,和消極的或減力的。消
極的、減力的情緒,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,例如悲傷所引起的鬱悶,會削弱
人的活動能力。積極的、增力的情緒,則可以提高個人的活力,好像愉快的
情緒,能驅使人積極地工作。在不同的環境下或不同的人,同一種情緒可能
既擁有積極的性質而又具有消極的成分。例如恐懼的情緒,易於引起行動的
抑制,減弱人的精力,但同時亦會驅使人動員他的精力,與危險進行鬥爭。


我們都鼓勵人要積極地工作,勇於面對生活,但過度的勇猛,是不適當
的,亦不可能持續過久,因為這會對身心造成傷害,甚至因加得減。成功的
要素,在於持續性,擁有堅忍的精神和毅力,才能刻服困難。佛教徒的修行,
在紅塵裏,是持久的戰爭,所以特別著重積極性,如何培育「精進力」,
就是學佛者的一個重要課題了。